熱搜關鍵詞: 水暖閥門檢測設備 閥門檢測試驗臺,水暖閥門檢測設備 管材靜液壓試驗機 BTH-M管材不透光率測定儀 管材高速落錘沖擊試驗機
從國家層面的質量強國戰略到我們普通百姓的幸福安康,都離不開檢驗檢測機構作為第三方的監督作用。如果裁判員經?!按岛谏凇?,不規范檢測、數據造假、違規出報告,那市場勢必一片狼藉,假冒偽劣商品橫行。
國家近些年,十分注重對檢驗檢測行業的監管、引導和扶持,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隨著工作的深入推動,檢驗檢測行業會逐步淘汰問題頻出的違法企業,品牌、公信力、合法合規的企業也將得到長足的發展。
最近,國家層面、各省市層面都加大了監管力度,“雙隨機、一公開”檢查行動頻出,后期有可能會成為常態化,檢驗檢測機構如何在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生存和發展,對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一場考驗。
智慧測聯老土兒,針對近期各省市的檢查結果,并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并依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等政策文件,將各種常見問題進行了匯總,供大家參考學習,不足之處,多多批評指正。
01法律主體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應為依法成立,能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法人單位或其他組織 | 檢查法人證書、營業執照或授權文件: (1)企業性質的,應取得營業執照; (2)事業、機關應取得編辦批準的事業單位法人證書; (3)社團法人應取得民政部門批準的社團法人證書; (4)其他組織應當取得相應管理部門的批準文件; (5)非獨立法人的,應獲得所屬法人的授權,有授權文件及不干預檢驗檢測活動的聲明 |
02 分支機構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依法設立的異地分支機構,應通過資質認定。 | 異地分支機構應取得資質認定,分場所應納入資質認定范圍。 |
03 獨立性、公正性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機構應具備獨立性、公正性地位。 | (1)業務或經營范圍中應包括檢驗、檢測或與之相關的內容。 (2)如還從事檢驗檢測以外的活動,應識別潛在的利益沖突,采取措施確保這些活動不影響其檢驗檢測的獨立性、公正性。 (3)業務或經營范圍不應包含所檢驗檢測對象的生產、銷售、研發、維修等影響公正性的內容。 (4)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中應有確保檢驗檢測公正性、獨立性、數據和結果真實客觀的規定。 (5)是否存在接受影響公正性的資助或者存在影響公正性的行為,如利用“國家中心”牌子或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等政策性業務進行有違公正性的不正當市場競爭情況。 |
04 保密規定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應遵守相關保密規定。 | 應在其質量手冊或程序文件中規定保密措施,保證檢驗檢測活動中獲得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技術秘密不外泄(法律法規有規定的除外)。 |
05 資質認定能力范圍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在資質認定證書的能力范圍內從事檢驗檢測活動。 | (1)應當按照資質認定能力附表范圍內的檢驗檢測標準、方法和項目參數等開展檢驗檢測工作。檢查是否存在超出資質認定證書規定能力范圍的情況。 (2)資質認定證書被撤銷、注銷、暫停,不得繼續為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或者結果。 (3)應在資質認定證書授權時間范圍內開展檢驗檢測工作。 |
06 檢測規程是否規范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檢驗檢測過程規范要求。 | 不得存在下列違反標準和規范開展檢驗檢測活動的情形: (1)未按照標準和規范規定的程序實施檢驗檢測的; (2)違反規定要求,在多個檢驗檢測數據中選擇性使用,對檢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造成影響的; (3)使用可以實現非法修改、非法自動生成檢驗檢測數據的儀器設備或者軟件程序的; (4)檢定和校準的儀器設備未進行有效溯源的; (5)檢驗檢測過程不符合規定,影響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的其他情形。 |
07 人員管理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人員管理要求。 | (1)檢驗檢測人員不得同時在兩家以上檢驗檢測機構從業。員工簽署僅在本機構從業的自我承諾聲明。 (2)檢驗檢測人員具備必要的技能、知識和培訓經歷,滿足相關崗位要求;授權簽字人具有滿足規定要求的技術能力。法律法規對檢驗檢測從業人員有執業資格規定或者禁止從事檢驗檢測活動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非授權簽字人不得簽發報告,授權簽字人在其授權范圍內簽發報告。 |
08 樣品管理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樣品管理要求。 | 機構應當按照標準、規范或者與委托方的約定,對其檢驗檢測的樣品進行管理,且不得存在下列行為: (1)樣品的規格型號、數量、狀態等與標準、規范或抽樣單、委托方提供的信息不一致的; (2)未按照規定要求查驗、抽取樣品的; (3)樣品的采集、標識、分發、流轉、制備、保存不符合相關標準、規范,造成樣品混淆、污染、損毀、丟失、性狀異常改變等情況的; (4)樣品的留樣和處置不符合相關標準、規范要求?;蛘哌`反與委托方的約定,導致無法對檢驗檢測數據、結果進行復核的。 |
09 數據和信息管理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數據和信息管理要求。 | 機構應當對檢驗檢測活動的原始記錄和報告歸檔留存,保證其具有可追溯性。原始記錄和報告的保存期限通常不少于6年。法律、法規有專門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不得存在下列行為: (1)紙質原始數據與電子存儲數據記錄不一致的; (2)銷毀、遺棄、隱匿原始記錄的; (3)選擇性記錄原始數據、不按規定傳輸原始數據的; (4)未按規定保存自動檢驗檢測儀器電子記錄數據的; (5)檢驗檢測報告與原始記錄不能對應的; (6)所保存的檢驗檢測報告副本和發放的正本不一致的; (7)報告所載明的時間與存檔原始記錄的時間相矛盾的。 |
10持續符合資質認定條件和技術能力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持續符合資質認定條件和技術能力的要求。 | (1)現有環境、設施滿足通過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項目需要。 (2)現有儀器設備滿足通過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項目需要。 (3)現有人員能夠滿足檢驗檢測需要。 (4)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各項管理文件制定合理,員工對質量管理相關要求認同、熟悉并有效運用。 (5)在環境、設施、設備及人員情況發生變化,不能持續符合資質認定要求時,不存在擅自對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數據和結果的行為。 |
11 報告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規范出具檢驗檢測報告。 | (1)按照相關標準和程序實施檢驗檢測活動。 (2)原始記錄與檢驗檢測報告具有可溯源性。 (3)檢驗檢測報告用語規范,依據明確;符合資質認定相關要求,符合合同約定要求。 (4)被資質認定部門責令整改期間不得擅自對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 |
12 標志、專用章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正確使用資質認定標志、檢驗檢測專用章。 | (1)機構應制定資質認定標志、檢驗檢測專用章的使用規定。 (2)在檢驗檢測報告中正確使用資質認定標志以及加蓋檢驗檢測專用章。未加蓋資質認定標志出報告時,應注明“內部參考,不具有對社會的證明作用”或者類似字樣。 (3)不轉讓、出租、出借資質認定證書和標志;不偽造、變造、冒用、租賃資質認定證書和標志;不使用已失效、撤銷、注銷的資質認定證書和標志。 (4)不存在其他錯誤使用資質認定標志的行為。 |
13 數據造假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不得出具虛假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的要求。 | 機構及相關人員不得存在以下出具虛假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的情形: (1)未經檢驗檢測,直接出具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的; (2)篡改、編造原始數據、記錄,出具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的; (3)偽造檢驗檢測報告和原始記錄簽名,或者非授權簽字人簽發檢驗檢測報告的; (4)漏檢關鍵項目、干擾檢驗檢測過程或者改動關鍵項目的檢測方法,造成檢驗檢測數據、結果不真實的; (5)調換檢驗檢測樣品或故意改變其原有狀態,進行檢驗檢測并出具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的; (6)其他出具虛假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的情形。 |
14 分包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規范實施分包。 | (1)若存在分包需求,應制定有關分包規范實施的管理文件。 (2)實施分包的檢驗檢測項目事先取得委托方的書面同意,分包給已經取得相關項目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并在檢驗檢測報告中依據資質認定相關規定,明確標注分包的相關情況。 (3)與分包方簽署的分包合同、分包方提供的完整報告應當歸檔,妥善保存。 |
15 變更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機構情況發生變化時,及時辦理有關變更手續。 | (1)機構名稱、地址、法人性質、法定代表人、最高管理者、技術負責人、授權簽字人等內容發生變化時,是否及時向資質認定管理部門申請變更。 (2)資質認定檢驗檢測項目取消、檢驗檢測標準或方法等內容發生變更時,是否及時申請變更。 |
16 上報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按要求上報年度工作報告、統計數據等信息。 | (1)制定按期向資質認定部門上報年度報告、統計數據的制度,并按《檢驗檢測統計調查制度》的要求,及時、準確地上報相關統計信息。 (2)歸檔保存歷年上報的年度報告、統計數據,檢查資質認定部門網上系統本機構提交數據的情況。 |
17 能力驗證、比對問題 | |
要求 | 檢查方法 |
參加能力驗證或者能力比對。 | 制定制度,按要求參加資質認定管理部門組織的能力驗證或者比對。檢查本機構參加能力驗證或比對的情況和結果。 |